更多>>视点
为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,传承中医药国粹,推动娄江医派中医药...
引入源头“活水” 嫁接顶尖技术增进健康福祉 聚焦专科建设 推...
更多>>视频

惊蛰养生

更新时间:2017-03-01 16:50:18点击次数:8401次字号:||
 

惊蛰由来

惊蛰,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。时间点在公历3月日536日。立春”以后天气转暖、春雷初响、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,故名惊蛰。但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,并不是隆隆的雷声,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。谚语云:“惊蛰过,暖和和,蛤蟆老角唱山歌。”我国南北跨度大,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。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,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。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的气候规律相吻合。

惊蛰谚语

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,根据冷暖、风向可以预测后期天气。农谚有“惊蛰未到雷先鸣,大雨似蛟龙”、“未过惊蛰先打雷,四十九天云不开”、“冷惊蛰,暖春分”,“惊蛰刮北风,从头另过冬”,对我们现代人来说,无论你是从事何种职业,积累一定的物候知识,对你的生活和工作都会有所帮助的。

惊蛰风俗

惊蛰吃梨

惊蛰时节,乍暖还寒,除了注意防寒保暖,还因气候比较干燥,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、外感咳嗽。生梨性寒味甘,有润肺止咳、滋阴清热的功效,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。梨可以生食、蒸、榨汁、烤或者煮水。特别是冰糖蒸梨对咳嗽具有很好的疗效,而且制作简单方便,平时不妨把其当作甜点食用。另外,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、枇杷、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,饮食宜清淡,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,刺激性的食物,如辣椒、葱蒜、胡椒也应少吃。

打蒙鼓皮

惊蛰是雷声引起的。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,长了翅膀的大神,一手持锤,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,发出隆隆的雷声。惊蛰这天,天庭有雷神击天鼓,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。鼓声能振奋精神,利于肝气升发。

打小人

古时惊蛰当日,人们会手持清香、艾草,熏家中四角,以香味驱赶蛇、虫、蚊、鼠和霉味,久而久之,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,亦即打小人的前身。

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: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,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。很多人都将打小人神化,其实此纯粹是民间习俗而已。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,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,宣泄内心的不满,排泄郁结的肝气,利于疏肝理气,身心健康。

惊蛰调养

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,阴血相对不足,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、万物始生的特点,使自身的精神、情志、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,生机盎然。从饮食方面来看,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,助益脾气,令五脏和平。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、维生素的清淡食物,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。可多食韭菜、菠菜、山药、油菜、菜笕、鳜鱼、带鱼等食物。

惊蛰养生除了考虑气候因素外,也应结合个人体质。由于人体禀赋于先天,受制于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,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,形成了不同的心理、生理功能上的相对稳定的某种特征,这种特征就是体质。

《素问·异法方宜论》指出:“东西南北中五方由于地域环境气候不同,居民生活习惯不同,所形成不同的体质,易患不同的病症,因此治法随之而异。”朱丹溪的《格致余论》说:“凡人之形,长不及短,大不及小,肥不及瘦,人之色,白不及黑,嫩不及苍,薄不及厚。而况肥人多湿,瘦人多火;白者肺气虚,黑者肾不足。形色既殊,脏腑亦异,外证虽同,治法迥别也”。在《医理辑要·锦囊觉后篇》中又有:“要知易风为病者,表气素虚;易寒为病者,阳气素弱;易热为病者,阴气素衰;易伤食者,脾胃必亏;易老伤者,中气必损”。

由此我们不难看出,人体发病的主要原因,取决于体质的不同,也就是说体质决定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。

体质不是固定不变的,即使在同一环境中,只要我们本着积极的生活态度,采取积极的养生措施,是可以纠正体质上的偏颇,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。

在惊蛰节气向大家重点介绍阳虚体质人群的调养。阳虚体质者多为形体白胖,或面色淡白,手足欠温,小便清长,大便时稀,怕寒喜暖。

养生方法之精神调养: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,善恐或善悲。这种人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,多听音乐,多交朋友。

养生方法之环境调摄:阳虚体质的人,适应气候的能力差,要避寒就温。春季阳光明媚时多晒太阳,每次不得少于十五分钟。这样可大大提高冬季的耐寒能力。

养生方法之饮食调养:多食辛温之品。如韭菜、生姜、香菜、香椿、油菜、羊肉、鳜鱼、虾仁等食物。少食柚子、螺蛳、蚌肉、西瓜等生冷之品。

此外,惊蛰过后气候变暖各种病毒和细菌变得活跃。诸如流感、流脑、水痘、带状疱疹、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,因此要严防此类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