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>>视点
为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,传承中医药国粹,推动娄江医派中医药...
引入源头“活水” 嫁接顶尖技术增进健康福祉 聚焦专科建设 推...
更多>>视频

煎服中药有门道

更新时间:2017-01-06 08:43:01点击次数:8653次字号:||
 

汤剂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早、最广泛的剂型,但是人们在煎药时却不知所措。以下是一些煎中药的知识。

一、煎药器具的选用。煎药器具以砂锅为好,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,其传热均匀缓和,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。此外,也可选用搪瓷锅、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。但是不能使用铁锅、铜锅等。

二、煎药的加水。煎煮花、叶、全草类药物,加水量就要多一些。煎煮矿物类、贝壳类药物,加水量就少一些。一般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,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-5厘米(第一节大拇指的长度),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。

三、煎药中需注意的问题

1、煎药前的浸泡。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。一般以花、叶、茎类为主的药物,浸泡时间为1-1.5小时。以根、种子、根茎、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-3小时。

2、煎煮次数。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。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。

3、煎药的“火力”。煎药“火力”的高低,中医称之为"火候"。一般习惯上称为"文火"或"武火"。所谓文火,就是弱火,温度上升缓慢,水份蒸发较慢。所谓武火,就是强火,温度上升快,水份蒸发的也快。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,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,保持在微沸状态,可减慢水份的蒸发,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。

4、煎煮时间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,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。一般来说,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15-20分钟,第二煎20—30分钟。治疗感冒类药物,第一煎15-18分钟,第二煎18—20分钟。滋补类药物,第一煎20—25分钟,第二煎25—30分钟。

5、留取药液量。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。成人取400-600毫升,每日分两次服用。儿童取200-300毫升,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。

6、服药的方。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,分两次服用。儿童可分2-3次服用。治疗感冒,发热,肠炎,腹泻的药,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,即每4小时服一次,每次服用30-40毫升,病愈即止。

7、特殊药的煎煮

(1)先煎药。一般是一些矿物,贝壳,角甲类药物,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,一般要先煎30-40分钟,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。另有毒性药物先煎,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。

(2)后下药。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,要在药物煎好前5-10分钟投入锅内。

(3)包煎药。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,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。

(4)溶化服。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。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,芒硝。

(5)烊化服。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,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。常见的有生阿胶,鹿角胶,龟板胶。

(6)另煎。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,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。常见的有人参,西洋参,鹿茸等。

(7)冲服。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,多采用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。常见的有三七面,羚羊角面,牛黄面等。

四、服中药的注意事项

服中药除了要煎服得法,用量得当,还有一些小节须注意:

   1、要视病情、药性的各异,调整汤药的温度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。

   2、有些中药服用不当易致呕吐,要加以注意。如香薷,热服易致呕吐,当以冷服为好。

   3、精心护理。服发只宜取得通体微汗,不可令人大汗淋漓,以防发汗太多而虚脱(尤其老年人)。若发现服药后汗不出者,可加服些热开水或热稀粥,以助药力。

  4、服发汗药后,不可即食酸味食汗药后需安卧。服辛温发表药宜盖被取微汗以助之,而服辛凉发表药则不宜捂被。

       5、服药期间饮食。一般来说,在服用清内热的中草药时,不宜食用葱、蒜、胡椒、羊肉、狗肉等热性的食物;在治疗寒症时,应禁食生冷食物;服用含有地黄、何首乌的药物时,忌服葱、蒜、萝卜等;服用含薄荷的中药时,不应吃鳖肉;茯苓不宜与醋同吃;吃鳖甲时,不宜配苋菜;服用泻下剂如大承气汤、麻仁丸时,不宜食用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;驱虫类中药也应避免油腻食物,并以空腹药为宜。在患病服药期间,凡是属于生冷、黏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辣椒等,都应避免食用。